建立“九个一”工作体系 提升建筑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发展智能建造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措施,作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和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以科技创新引领建筑业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高位推动 科学谋划智能建造新思路
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智能建造工作,对发展智能建造作出重要批示。武汉市认真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将“推进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工作任务列入2023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市委深化改革重要事项,并提出了“7+1+N+3”的智能建造发展思路,即着力推动建造工艺、现场管理、智能装备、集成设计、过程运维、知识共享、智能指挥系统7个方面的转型升级,按“平台化、在线化、服务化”的方式,构建统一的智能建造平台,把管理活动、数据采集、智能装备等N种生产要素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推动项目生产工艺、生产组织、生产方式的变革,最终实现提升品质、提高效率、降低消耗三大目标。
武汉市将以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通过行政主管部门引导——出政策、院士专家团队谋划——定规划、上下游企业联动——建生态、产学研用联合——搭平台等一系列工作举措,积极探索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建造政策体系、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发展路径和监管模式。
创新机制 大力培育智能建造新产业
目前,武汉市已经发布支持智能建造发展的23条政策措施,并将智能建造作为9大支柱产业集群之一进行培育,创新提出了智能建造产业链链长负责制,总链长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担任,按照“市级领导领衔、部门联动推进、专项举措保障”的思路,建立“九个一”工作体系,即一份产业链图谱、一套创新体系、一套政策体系、一张招商地图、一批链主企业、一批产业园区、一个专家团队、一支产业基金和一张任务清单。目前,中建三局、中交二航局、中铁十一局、葛洲坝集团等30家企业已列为武汉市智能建造重点发展企业,具备较好的智能建造产业基础。其中,中建三局研发了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施工装备集成平台,可以缩短约30%的塔机爬升工期,节省约40%的塔机费用,有利于解决建筑施工安全防护设施简陋、露天作业受环境影响大等问题,入选了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中铁科工研制了地铁车辆段构件装配施工智能建造设备“赤沙号”,只需要1名司机和1名指挥员操作,施工效率提高1倍以上,大大减少了施工噪音和粉尘排放。
接下来,武汉市将重点培育一批智能建造产业链链主企业,推动建立产学研科技创新联合体,促进上下游产业链条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快提升建筑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示范引领 研发应用智能建造新技术
一是以提品质、降成本为目标,打造智能建造试点示范项目。武汉市光谷科学岛科创中心项目、武昌滨江天街项目D2地块等12个项目已入选湖北省绿色建造智能建造品质建造科技创新融合试点项目,征集了39个市级智能建造试点示范项目。部分项目通过应用智能建造新技术实现了工程建设提质增效,如武汉市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项目通过应用中信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建造平台,将数字化技术贯穿设计、招标采购、施工、运维四个阶段,实现不同主体的高效协同,减少设计变更58%,节省成本12%,缩短项目工期10%;美好集团在智能建造试点项目中广泛应用预制混凝土构件智能生产技术,实现机器人自动布置模具、钢筋网片自动加工、混凝土智能布料和高效节能全自动养护,较传统半自动化生产线减少约50%用工,生产效率提升3倍,生产精度达到毫米级。武汉市将每年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智能建造项目,充分展现智能建造对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建设高品质建筑的实施效益。
二是以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加快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研发推广。2022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获批牵头建设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由丁烈云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按照“1+N”建设模式,打造数字化设计与CIM、智能感知与工程物联网、工程装备智能化与建造机器人、工程大数据平台与智能服务等关键共性技术实验室以及桥梁、建筑、轨道交通等领域技术实验室。目前,该中心正在积极开展“工程建造云边端数据协同机制与一体化建模关键技术”“支持非线性几何特征建模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平台软件”“高层建筑自升降智能建造平台关键技术与装备”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研究工作。下一步,武汉市将以“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为依托,紧紧围绕巩固提升世界领先技术、集中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大力推广应用惠民实用技术,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智能建造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着力提升建筑业科技创新水平。